秦腔课‖
发布:庆典演出-活动策划公司来源:qingdianz.cn发表时间:01月30日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戏曲工作。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经过“改人、改制、改戏”,全国和陕西相继举办了观摩演出大会,开创了戏曲艺术繁荣的新局面。
年月,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开始在北京举行,旨在通过演出、观摩和学习戏曲传统的优秀遗产,交流戏曲改革的经验,进一步贯彻“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戏曲方针,借以推动戏曲艺术改革和发展。京剧、昆曲、评剧、河北梆子、晋剧、豫剧、秦腔、眉户等个剧种的个剧团参加会演,共演出近百个剧目,包含传统剧、新编历史剧和现代剧。西北区赴京演出团经过各方面推荐,以易俗社和西北民众剧团(今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前身为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为主体,从西北地区选拔优秀演员,组成强大的演出阵容。
西北区参加会演的秦腔剧目,除了由马健翎改编自秦腔传统戏《蝴蝶杯》的本戏《游龟山》,以及他在延安时期创作的秦腔现代戏《一家人》之外,最引人瞩目的是苏育民主演的折子戏《打柴劝弟》和刘毓中主演的折子戏《卖画劈门》。他们在演出上唱做并重,充分展示了过人的艺术才华。特别是苏育民担柴担的表演、刘毓中劈门的动作,赢得了首都戏剧界和观众的热烈赞扬。据马健翎回忆,京剧大师王瑶卿对苏育民担柴担的表演动作和音乐节奏的和谐统一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毛主席称赞苏育民演得朴实,像个劳动人民。其时已在舞台上度过个春秋的刘毓中,则被人们誉为“秦腔须生泰斗”。 最终,《游龟山》获演出大会剧本奖和演出二等奖,《一家人》获演出三等奖。王天民获奖状,苏育民和刘毓中获演员一等奖,张云、宋上华获演员二等奖,张新华、孟遏云、杨金凤、刘易平获演员三等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传统戏曲得到善待,戏曲艺术呈现出正常发展的兴旺景象。
年6月,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开始在西安举办。此次大会,是在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提出要正确地对待民族戏曲遗产、重视挖掘整理传统戏曲剧目工作的背景下召开的,在陕西乃至西北地区可谓空前绝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十七年”时期陕西戏曲演出的最高水平。一是规模大,全省有个剧种共演出个节目,其中秦腔(包括同州梆子、西府秦腔、汉调桄桄)演出的剧目超过了个,可以说是秦腔剧目的大展示、秦腔演员的大交流、秦腔队伍的大检阅。二是参加会演的人数多,总计人,其中演出代表人、观摩代表人、外省的观摩代表人。三是规格高,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戏曲研究院等单位有关人士出席,省、市主要领导到会讲话。四是影响大,有数百名优秀的剧作者、导演、演员、舞美工作者受到大会奖励。王绍猷的《铡美案》、姜炳泰的《法门寺》、马健翎的《游龟山》获整理改编一等奖,王槐蔚的《卖水》、杨鹤斋的《三上轿》获整理改编二等奖,陈显远等的《嚷府》、谢梦秋的《母女俩》、吕光华等的《打銮驾》等获整理改编三等奖。陆苍的《烈火扬州》获创作一等奖,张秦伯等的《丰乐园》获创作二等奖,周军等的《忠王李秀成》获创作三等奖。刘毓中、苏育民、李正敏、何振中、田德年等人获演员一等奖,王蔼民、乔新贤、康正绪、刘化鹏、任哲中等人获演员二等奖,王惠芳、王正秦、王麦兰、王新华、王化民等人获演员三等奖。
观摩演出中的一大亮点,是由一批老艺人和名演员担纲演出的展览剧目,既有濒临失传的同州梆子(东路秦腔)、西府秦腔(西路秦腔)、汉调桄桄(南路秦腔)剧种的剧目,也有辍演已久的秦腔名剧。大会特邀同州梆子老艺人王莱莱演出了花脸戏《滚鼓刘封》,王德元演出了旦角戏《捡柴》;特邀汉调桄桄老艺人程海清、杜文书、刘太祥等演出了《打路》《杀马房》《张松献图》;特邀西府秦腔老艺人张德明演出了《打骡子》,李甲宝演出了《搬石头》,魏甲合演出了《怀王搜杯》。这些老艺人的精彩演出,将陕西四路秦腔及其传统经典剧目的艺术风貌展现在古城舞台,丰富了观摩演出大会的文化内容,使观众大开眼界,也让观摩代表惊喜连连。另一大亮点是西安秦腔名演员的展览演出,如刘毓中的《挂画》、苏育民的《扑池送亲》、王天民的《洞房》,李正敏、田德年、刘易平的《二进宫》,李可易的《荆轲刺秦》、汤涤俗的《算卦骗人》、宋上华的《杀狗劝妻》、赵振华的《水淹七军》等等。其中有些是长期辍演的秦腔经典剧目,在一众名演员的演绎下,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次观摩演出的一大收获,是加强了民族戏曲遗产保护传承意识,包括在对待秦腔传统剧目时必须破除一切“清规戒律”,有组织地进行挖掘、整理、改编工作,以丰富秦腔剧目宝库,繁荣和发展戏剧事业。
年4月,传统剧目停演。当年4月日至5月日,以现代戏为内容,在西安举办了陕西省第二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有省直和9个地、市共个演出代表团的个演出单位参加,演出大小现代戏共个剧目。自此,戏曲发展步入了窄胡同。
□何桑(作者系陕西省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