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丨银川述评:培育演出市场要走好哪几步?
发布:庆典演出-活动策划公司来源:qingdianz.cn发表时间:06月12日
来源:【银川新闻网】
■新闻背景
演出市场在文旅融合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五一”假期将至,银川剧院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为广大市民准备了高频次艺术展演,类型包括原创歌曲演唱会、原创话剧、舞蹈专场、新概念杂技秀、民族音乐会等。外地游客凭住宿信息可到银川剧院售票厅兑换《夏日瑶光》等4部剧目任意票品一张。加上各大景区、商场也安排了众多演艺活动,城市演艺市场逐渐火热起来。那么,想要进一步培育演出市场,应该走好哪几步?
观点一 调动演出团体的主动性
刘薇
当前随着文艺繁荣,演出团体也越来越多元。除了国有企业性质的团队,还有完全市场化的演艺公司、公益性组织、民间民俗类班社,以及业余爱好者团队等等。他们各有各的专长优势,也各有各的演出定位。要培育本地演出市场,激活各类演出团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重要的基础。
如果说文旅与演艺的融合发展是一条迭代之路,那从最初“游客是观众”到现在“游客是演员”,催生变化的诱因便是演艺的吸引力。年左右,西安出现网红不倒翁小姐姐,她一个人引出多亿次的自媒体传播量,简直是一人兴一城,也由此颠覆了关于演艺的固有印象。
所以说,演艺要兴、要变,有个前提是“专业”——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会有项目品质与运营传播双优叠加的效果。专业的人会考虑受众的多样性需求,在不同文旅演艺消费场景中如何供给,从而避免台上热火朝天台下空无一人的情况发生;会考虑内容创新、舞台创新、技术创新、体验创新,还会考虑营销核心算法的逻辑……专业的人哪里找?问问各类演出团队,他们自会给出答案。
在如今的文旅演艺风口之上,想要创新蓬勃发展,必要先调整政策体系,加强对各类演出团队的创作扶持,优化演艺资源集聚、展示、使用路径。一旦这股力量被激活,影响将远超地方政府一己之力。
观点二 丰富文化产品供给
吴戈
一座城市丰厚的文化氛围,离不开丰富的文化产品供给。城市的发展水平越高,文化氛围越浓厚,文化产品的传播力和感染力就越强。当人们享受一座城市提供的高品质文化产品和服务,有了美好的感受和体验,也会自发地进行正面传播,让城市更具吸引力和凝聚力。因此,为城市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供给,是提升城市文化氛围,带动城市文化消费的必要条件。
文化产品的供给中,日常演出市场是重要部分。本地的原创歌曲、原创话剧、舞蹈专场、脱口秀等演出活动,是构成城市文化市场的重要元素,而且日常演出也是支撑文化市场的重要消费基础。因此,要考虑如何创新打造出更多的以本土人物、故事为骨架,融合当下文化要素,足够吸引人的文化产品。
再者,还需要一些有爆点的外来文化产品,比如明星演唱会、舞台剧、话剧、音乐会等多种形式的文化产品,让大家在本地就能看到全国各地优秀的文化产品,进一步提升本土文化氛围。
观点三 培养更多人的文化消费习惯
周志翔
培育市场需要消费者的支持,这是一个不得不做且时间较长的过程。培育观看文化演出的消费习惯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通过提升认知、优化供给、营造氛围、政策引导以及建立互动机制等措施,引导公众逐步形成观看文化演出的良好习惯。
这需要优化文化演出供给,鼓励文化演出单位创新演出形式和内容,满足不同年龄段和喜好的观众需求。加强文化与旅游、商业等产业的融合,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演出产品,丰富消费者的选择。
平日里演出单位可与社区、学校等进行合作,开展文化普及和演出活动,让更多人接触和了解文化演出。设立文化演出优惠政策,如票价补贴、会员优惠等,让演出就在群众身边,降低观众观看演出的成本。
并建立定期的互动与反馈机制。演员们需要与观众建立联系,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收集观众对文化演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优化演出内容和服务。建立观众与演出单位之间的互动平台,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归属感的同时,也能提升演员们的职业荣誉感和获得感,这种双向的互动很有意义。
【责任编辑:付杨】
本文来自【银川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